《半条棉被》、《十送红军》和“不忘初心”

民阵发言人 彭小明

2020年9月25日

2020年九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访问湖南,面对美国政府把中共和中国人民分开来看待的号召,再次呼吁“不忘初心”,要人民“把共产党看成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他还提到了最新上映的红色影片《半条棉被》来做比喻。《半条棉被》的故事是说红军女战士曾经借宿农家,离去时剪下半条棉被送给了农民户主。纵观世界各国的民间文学史,各民族关于“远客求宿,客主情深”的神话故事和世俗传说,史不绝书。但是红军战士的半条棉被至多只是个人行为,红军实际上虎狼之师,给根据地人民和长征沿途人民带来的只有横征暴敛和兵燹死伤。看过样板戏《沙家浜》的人们都记得,土匪头目胡传魁说过:咱们这个队伍要钱,要枪,要子弹!共产党跟胡司令一模一样,不是推衣衣人推食食人,而是巧取豪夺,贪得无厌。看一看《毛泽东选集》中关于江西根据地的篇章,农民不堪苏维埃的捐税负担而“反水”(对抗)逃离的记述,再看一看《刘英回忆录》(刘英是中共前领导人张闻天的夫人,红军老干部)关于根据地强制“扩红”(扩大红军),根据地农民怨声载道,不服“扩红”就打成反革命的恐怖境况,便可以知道,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经济负担和政治高压是何等的沉重。再看三十年代关于红军长征路过川北(通江、南江和巴山地区)的历史性新闻报道,红军不仅在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杀人放火,而且在肃反运动中更开杀戒,杀害大批红军的干部战士。红军烧杀抢掠离去之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红军到达延安以后情况也没有改变。毛泽东自己都听说,有一天陕北发生雷殛伤人的生命事故,传出有农民说“雷殛怎么不劈死毛泽东”的话来。毛泽东派人去打听,原来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捐税太高,人民有怨言。太高?比谁高?当然是比先前的民国政府高,比满清的皇粮官税高。共产党的压榨超过了历代统治者。毛泽东在延安就能每天吃一只鸡。全党实行大中小灶的等级制。青年作家王实味批评了延安“衣分三色,食分五等”竟遭关押多年后秘密处死。1949年以后,延安的农民生活也没有丝毫改善。曾经下乡六年的习近平应该是深知实情的人。延川县梁家河农民每天吃的是什么,窑洞的炕上铺的是什么,他都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瞒得过别人,他瞒不过自己!那才叫梁家河的大学问!陕甘宁边区的的时候,农民好歹还有足够的粮食和酸菜,合作化公社化几十年,反而连口粮都不够,酸菜也吃不上了。有的农村地方,十几岁的姑娘连遮羞的裤子都没一条。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毛主席和党中央怎么没剪半条棉被给人民遮一点风雨,挡一点寒?只要他毛主席少建一座行宫,江青少玩一套进口摄影设备,就可以救活几百万饿死的农民!共产党是有意识地制造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吸吮农民的血汗,来养活党政特权阶层;所以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农民生活特别贫困。习近平当总书记,将近一半的人口,即六亿人民的收入仍不及一千元人民币。他怎么不给六亿人民每户发放半条棉被,摆脱一下贫困的生活?全国还有多少贫困儿童上不起学,拿那么多现金外汇到国外去搞大外宣,一带一路大撒币,在国内开什么世界政党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什么不能给贫困儿童安排一份免费午餐?全国的医疗保险百分之八十五都给党政领导干部享用,党和政府能不能节省一半高干病房高级被褥和精密器械的开支,匀给普通人民解决一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再看电影《半条棉被》把女声齐唱《十送红军》安排为主题歌,以配合习近平的所谓红色基因世代相传的理论。《十送红军》是根据江西地方的传统情歌的旋律和格式,加入革命、长征之类的词语,炮制出来的革命民歌,从民俗民间文学的角度来分析,是典型的伪民歌(真的民歌是没有作者的自然流传作品)。它看上去有点像《送情郎》、《走西口》之类的传统作品,男女青年含泪送别,一唱三叹。实际上根本违背历史的基本现实。1934年中央红军撤出江西,是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不得不仓皇逃离。根据解放军前高级将领邱会作等人的回忆录记载,红军的处境万分狼狈,匆忙将无法带走的辎重沉入河底,将可能叛变的不可靠分子以及可能形成累赘的伤残病员果断处死。(邱会作差一点也被杀死,中途被周恩来叶季壮等人救下)。开拔时间和撤离方向都应是绝密军情。在此兵败如山倒,敌军即刻压境的情况下,儿女情长,哭哭啼啼,牵衣顿足的缱绻缠绵都是军法不容的举动。长征时期也是红军逃兵最严重的时期。长征刚要上路,若让姑娘媳妇们一片哭嚎,本来“扩红”就不得人心,再唱什么一送,二送,……九送,十送,岂不是更加动摇军心!八十多年过去了,竟拿这样的伪劣作品来欺骗当今的老百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如果看了这类电影,听了这类歌曲,一定要冷静地分析共产党的历史,看清它真正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