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會暴動後的困局
費良勇/德國核反應堆工程師
【原文刊載於2021年1月15日《蘋果新聞網》「蘋評理」即時論壇】
文章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115/JA6WLE2KD5HIDIIAFBZACYZB2Y/
https://tw.appledaily.com/realtime/forum/
論者表示,美國國會暴動暴露出美國製度上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制度修正,使美國的政治體制更加完善成熟。路透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被暴力攻陷,大量設施遭到打砸破壞,議員躲避、一片混亂。 5人殞命、數十人被逮捕,這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以來極為黑暗的一幕,也是對民主法治的嚴峻考驗,將永載歷史。民主國家政治領導人有責任要求追隨者避免暴力、尊重民主進程和法治,否則國無寧日。
1月6日騷亂被快速平息後,國會兩院聯席會議復會,副總統潘斯繼續主持,經過一系列辯論,會議最終完成了唱票程序。美國國會正式確認,拜登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擊敗川普,當選為美國第46任總統。
對於1.6事件,歐巴馬、小布希、柯林頓和卡特等多位前總統紛紛站出來譴責。北約祕書長索登伯格也指出,這樣的暴力場景,讓人震驚。 1.6事件雖然干擾了國會議程,但加速了共和黨內部分化,大選結果的認證反而順利通過,徹底打破川普的翻盤希望。那麼,川普時代是否就此終結了呢?
遠遠沒有。宣布「我們永不退讓」的川普,就算他不出席新總統就職儀式,都必須交出權力,不得不暫時退讓。但是,累積的社會弊病沒有獲得解決,社會撕裂的傷痕沒有彌合,兩黨和群體的激烈對壘還存在,新冠病毒還在肆虐人類,經濟繼續受挫,許多民眾生活困難。川普不服輸,不甘寂寞,他打算自辦媒體統合數千萬粉絲,爭取更多支持。甚至還有人建議他成立新黨,推行「川普主義」。川普可能會將1.6事件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各方的角力還會繼續。
川普是美國歷史上唯一被兩次提出彈劾的總統。 2019年12月18日,川普被美國眾議院以濫用權力和妨礙國會罪通過了彈劾;但2月5日參議院以微弱多數反對彈劾,川普僥倖過關。其支持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1.6事件發生在美國的政治中心,性質嚴重,加劇了共和黨內部分化。川普再次被彈劾,眾議院以濫用權力和妨礙國會罪通過了彈劾。當然,如果參議院再次彈劾不成功,可能助長川普的囂張,局勢恐更混亂。
有人指出,川普反正很快要交出權力了,彈劾不僅無利於社會和解,還會加劇對抗。這話也是有道理的。川普執政4年,選票增加了1000多萬,川普的追隨者並不都是右翼。而且,除拜登以外,川普是歷屆大選中得票最多的總統。
暴力衝擊國會在歐洲是遭到一致譴責的,但是在美國有相當一部分共和黨支持者認為,這算不上什麼大錯,是效仿夏天爆發的「黑命貴」事件,也不能全部歸罪於川普。川普效應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影響美國社會。拜登新政府要想和川普支持者和解絕非易事,達到全社會的和解可能是幾屆政府的任務。
根據兩黨的綱領和傳統,民主黨側重於公平分配,常為窮人說話,而共和黨側重於發展經濟,常為富人說話。情況發生了變化。川普是富豪,共和黨卻明顯地同窮人結合起來,這是因為川普強調美國優先,要發展製造業解決就業問題,迎合了在全球化中受到衝擊群體的訴求。另一方面,共和黨演變成為白人黨,並與右翼結合起來了,他們把反對全球化同個人利益掛鉤,所以得到民眾很大支持。
但1.6事件超出了政黨之爭,踐踏了民主法治,原本支持共和黨的一些財團表示,如果共和黨議員不站在《憲法》一邊,他們將停止一切贊助。
美國已經掉入塔西佗陷阱,藍領工人感到被民主黨拋棄,非裔、拉丁裔追求平等,他們要求將稅制從有利於富人改為有利於窮人。如今美國窮人更恨民主黨,民眾不相信政府,要扭轉局面很難,為了防止政客成為政痞,有人提出要限制議員屆數,甚至要求取消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終生制。
1.6事件和「黑命貴」騷亂從不同角度反映了美國社會的重大問題。 1.6事件是總統號召民眾抗爭,黑命貴事件是底層非裔的抗爭分化了政府高層。美國法律上禁止種族歧視,但社會上存在種族歧視。有人指出,1.6事件中若有黑人進入議會,可能不能活著出來。美國黑人的犯罪率很高,黑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2%,卻佔監獄人口50%。據說三分之一的黑人不是在獄中,就在緩刑,或者在等待審判,他們中的犯案人數比上大學的人要多得多。黑人怕警察,警察怕黑人,互不信任,互相恐懼,釀出許多警察擊斃黑人,黑人打死警察的悲劇。
黑人的生育率很高。有人預測,到2040年,黑人可能成為美國的多數民族,白人成為少數,受到歧視,感到很不安全。在德國某些城市的移民聚居區已經出現這種狀況,筆者去過紐約和華盛頓的一些黑人區,污水橫流,垃圾成堆,極端髒亂臭,許多建築破爛不堪,蜘蛛網氾濫,街道兩旁坐滿了無事可做的人群。一大片區域沒有商店、超市、餐館、銀行和診所等,令人恐懼,這同世界頭號強國的地位毫不相稱。
據筆者分析,主要是黑人自己不爭氣,但政府在扶持黑人、社區管理、打擊犯罪等方面也做得遠遠不夠。實現族裔和睦,社會和諧,這是一個極為艱難的工作。拜登選擇與賀錦麗搭檔,既是為了爭取移民選票,也是為了表示新政府關注少數族裔的權益。
法院的判決,往往同民眾的期望差異很大。但若法院順從民意,就會偏離法治,甚至出現暴民專政,如同法國大革命和中國文革時期,草菅人命,形成瘋狂恐怖社會。民眾必須尊重最高法院的判決。沒有法治,根本談不上保障人權和社會公正。
1.6事件後,臉書、推特、YouTube等網絡媒體一齊封鎖川普的帳號,防止他擴大事態。川粉譴責這是言論審查,扼殺新聞自由。這表明他們根本不懂新聞自由和言論審查的定義。言論審查指的是當權者用權力禁錮思想、封鎖言論、隱瞞真相、依言定罪。媒體敢封殺總統言論,正說明他們是無冕之王,有新聞自由。反過來,總統用權力箝制言論,要求媒體都姓黨,無條件服從自己的旨意,不許妄議中央,否則媒體將遭到封殺,這才是言論審查和新聞管制,這樣的總統就是獨裁者。
歐洲一些很不喜歡川普的政治家指出,臉書、推特和YouTube等是網絡媒體的載體,封鎖川普帳號是不恰當的。看來,需要從法律上明確劃分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的界線,還需劃分網絡媒體和網絡平台的界線。
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媒體生存困難,過分商業化,偏離中立公正客觀原則,不惜譁眾取寵,甚至指鹿為馬、無中生有。媒體的墮落敗壞了社會風氣,媒體的觀點可以偏左偏右,但絕不能夠違背基本事實。媒體不能搞壟斷,民主國家不能設立中國那樣的中宣部,任何媒體都可以選擇刊登自己喜歡的言論,任何人都可以選擇媒體發表自己的言論,任何人都可以自辦媒體,這就是新聞自由。
川普不當總統後,自辦媒體,批評總統,封殺總統言論,也正是新聞自由的體現。不過,媒體的規範化,特別是網絡媒體的適度管理,勢在必行。
2020年大選、黑命貴騷亂和2021年1月6日事件,暴露出美國製度上的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制度修正,使美國的政治體制更加完善成熟。其實,美國的民主政體也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今天,人類科技取得了空前的進步,美國的人口結構和政治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國的制度也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彰顯民主制度的優勢,適應新的挑戰。
讓衝突和妥協並存,走中庸之道,這是解決美國各種問題的最佳立場。
2021年1月11日 写于纽伦堡
(文章发表时众议院弹劾案已经通过,文字稍有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