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批評臺灣當局對大陸異議流亡人士的政策

德國 彭小明

近年來,自由民主世界的媒體稱贊臺灣當局,好評如潮,繁花似錦。這裏提出一項嚴厲的批評,批評臺灣當局對大陸異議流亡人士的政策,給臺灣當局一帖清醒劑。自從蔣經國開放黨禁報禁,臺灣社會民主轉型以來,臺灣對待中國大陸的流亡異議人士的態度,越來越曖昧,越來越不合人道,非常違背民主國家起碼的政治道德。把這些好容易逃出虎狼之國,踏上自由之路的人們胡亂遣返。臺灣當局對待他們非常冷血嚴酷,假作癡聾,敏捷地沒收他們的手機,切斷他們與外界,尤其是新聞界的聯絡,然後一手遮天,冷漠處理,甚至不顧大陸可能的酷刑和極刑而遣返回中国大陆。臺灣當局的行為受到了民主自由社會的譴責。在崇尚民主自由的現代社會裏,存在著一道非常嚴肅的政治道德律令:凡是已經獲得了自由民主的國家和人民,有義務關注和協助與他們同一民族、統一文化的國家和人民爭取解放的事業。例如今天的韓國對朝鮮,冷戰時期的西德對東德。(與此平行的是:凡是前殖民地宗主國的政府和人民有義務關注和協助前殖民地的人民爭取解放的事業。例如法國對阿爾及利亞,英國對香港。)臺灣與中國大陸同族同文,已經獲得了民主自由,臺灣社會肩負著關注和協助大陸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義務。

歷史的鮮明對比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不要因為現在臺灣當局受到國際上廣泛的贊許,就看不見臺灣當局漠視大陸流亡異議人士的冷血行徑。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1959-1961年大饑荒的年代,香港市民自發地送衣送食,乃至阻攔警車,救援偷渡到港的大陸難民。1979年數以萬計的越南(華僑)難民木船在公海上被拒絕登岸,是德國人民和政府伸出了援手,接納了這些躲避共產災難的男女老幼。這些悲天憫人的人道英雄故事不僅眾口皆碑,而且也早已刻石成碑,昭告後人。

中國大陸的流亡異議人士並非愚鈍,並沒有分食臺灣社會福利的非份之想,確認臺灣地狹人稠,人口密度超高;只是因為臺灣近在咫尺,語文方便,不過是借取方便之道,投奔自由而已。從地理現實和政治處境考量,臺灣當局不可能完全迴避大陸流亡異議人士的問題;應該冷靜切實地處理。

 

「臺灣沒有難民法」僅是托詞而已

所謂「臺灣沒有難民法,不易解決難民問題云云,僅是官方的托詞而已,實際上是不願意面對現實。不為難民事務立法,是朝野故意所為,卻推脫說沒有相關法律,不能依法行事。德國是歐洲接納難民最多的國家。柏林墻倒塌以前是冷戰雙方對峙的最前線。除了從東德冒死偷渡到達的東德難民,立刻給與西德公民護照之外;每年還要接納數以萬計的土耳其、中東以及其它亞非國家難民。德國在1993年以前也沒有難民法。只有基本法(憲法)的第十六條的難民條款。歷年提出修正案,以適應德國社會的需要。冷戰時代過去,本世紀的德國在2015年再次接納大批中東戰爭難民,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數以百萬計的烏克蘭婦女兒童大部分進入了德國。德國承擔了收容安置的巨額支出(住宅、救濟、兒童入學、醫療),難民的湧入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房荒、治安惡化、教育資源匱乏、物價上揚……必然影響到公眾的輿論,乃至政壇左右各方的動蕩。德國出現了極端右派的選項黨AfD。德國的領土略大於波蘭,略小於法國,(約相當於山東和河南兩省之和),八千三百萬人口,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卻長期接受了投奔歐洲的難民之大部,為自由民主世界承擔了重大的民族犧牲。

 

責無旁貸

臺灣地處東海一隅,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也是反抗中共專製政權的最前哨。香港已全遭中共國安法的陰影籠罩。既然臺灣在民選總統、言論自由諸方面完成向民主社會全面轉型,臺灣的知識界也應該主導輿論向政府當局提出正確對待大陸流亡異議人士的問題。替天行道,合理處置大陸人士的問題,責無旁貸,也是打擊中共專制,彰顯臺灣民主的標誌性事務。臺灣城鄉已經教育普及,漸入人文和諧的書香社會。替天行道,就要有一點俠肝義膽,勇於擔當,不可裝聾作啞,面對大陸異議人士流亡過境,笑臉迎入,禮貌送出,好來好散,皆大歡喜。豈不是昭告全世界,臺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成員國,可是在處理中國大陸難民問題上,識理大度,高風亮節,絕不稍遜於聯合國成員?

畢竟海峽兩岸海空阻隔,再加上中共軍警的圍追堵截,大陸流亡人士不大可能大批穿越臺灣出走。臺灣朝野以人道為襟懷,化關隘為坦途,海外中國民主運動當然會心存感激,大陸人民絕不會忘記臺灣人民高擡貴手的救危之恩。

(匈牙利是歐盟成員國,負有《都柏林公約》的義務,但是匈政府拒絕歐盟的難民攤派,現在歐盟要求匈至少應該承擔財政支出)。

 

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