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科隆中国民运大会资料之八
民主宪政与多民族共处前景
德国 彭小明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海外中国民主运动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统独的问题是一个极度敏感的问题。可以简单地概括地说,凡是只要涉及到,更不要说是支持海外的少数民族独立以及台独,就会立刻遭到国内多数民众的否定。在统独问题的后面,牵扯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和政治的错综争议。例如西藏的供奉关系和中间道路,新疆的维吾尔族是不是突厥民族的后裔,……。在统独问题上,现在基本上是两个“自古以来”。一个是中国政府的宣传,“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另一方面则是少数民族海外组织的宣传,某某自古以来就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到了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时代,藏维蒙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了独立的诉求。历史上既有臣服的情况,也有宣布独立的情况,还有国共两党关于允许独立的说法。列佛库森会议上我谈到了统独问题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民主议题,没有缓冲余地,容易引起冲突甚至战争。所以在民主转型的时期,应该给予一个缓冲期,暂时免谈统独,各族人民结束了一党专制,充分享受民主宪政,逐渐剔除专制敌对的怨恨情绪,培养出宽容谅解的民主精神,然后再来处理统独争议的历史遗留问题。统独都不是普世价值。民主宪政才是普世价值。
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团体,绝不认同中国共产党继承斯大林的一党专制的伪民族自治政策。但是也不宜简单地认同某些少数民族团体的独立主张。连达赖喇嘛都非常冷静地提出了“不追求独立,寻求在中国宪法框架下的真正自治”的中间道路,更加加强了多民族共处的理论背景。实际上,民主宪政型的多民族共处模式,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跟专制自治型的多民族联合模式,如苏联、中国和南斯拉夫等国家,已经进行了近百年的竞争,美加澳等国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的模式已经彻底分崩离析,中国的所谓自治模式已经问题成堆,顾此失彼,岌岌可危。从民族识别、民族身份,到语文教学、新创文字等各个方面都应当反思。即使在今天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北京大学民族学教授马戎等人也已经质疑来自斯大林体制的自治政策。
通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民族共处的政策,基本和谐。本质上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族群人民都有一个互信的基础,也就是民主制度的宪法承诺。在这个宪法承诺之上,人民互相有一种基本的互信,即使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也有宪政的机构可以投诉,诉诸宪法裁定。
在藏、疆、蒙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高压的民族政策造成了严重的民族仇恨。这是严酷的客观事实,我们无法回避,只能冷静地面对。理论上说,这是中共领导集团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和仇恨,实际上在具体表现方面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没有宪政保障,党政当局对少数民族不信任,在人事、语言、教育等各方面处处设防;反过来,维、藏、蒙族群对当局和汉族人民也不信任,暗中潜藏着严重的民粹主义仇恨情绪,如果发生意外的导火索事件,引发流血乃至重大的民族冲突也是非常可能的。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谈转型时期的民族问题,就是要防止南斯拉夫和乌克兰东部那样的战争。台湾在民主化方面已有令人惊喜的成果,但是在统独争议方面仍然在民粹情绪上徘徊。因为在一个一党专制强权的阴影之下,台湾的统独意识是不可能摆脱民粹困境的。中国大陆人民的民粹倾向、沙文主义也是非常严重的。我甚至担心,如果大陆人民终于结束一党专制,获得自由的时候,如果台湾趁势宣布独立,大陆方面会不会一怒之下,通过公民投票出兵制止台独,酿成内战。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被洗脑,人民被误导,人民头脑中的民粹倾向也是危险的祸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要苦口婆心,对人民做解释,向党政军人员做解释,要维护多民族大家庭一起走向民主,五十多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我们的目标是一个推翻了千年专制的多元民主的宪政主义的中国。化解仇恨,唤醒爱心,是当务之急!
历史性的民族道歉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在上个世纪沉痛地检讨了历史上的民族歧视、民族政策,对于过往的严重错误,例如对华人的歧视性立法,尤其是对于印第安人、黑人的歧视,对于日本人的战时隔离政策,美国政府都有道歉和补偿,加拿大也有过这样的行动,澳大利亚曾有过错误做法,在历史上强行夺取土著岛民的幼年子女,交付白种人家庭抚养,传授基督教的生活方式,强制融入主流社会。澳大利亚政府后来做出检讨和赔偿。1961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向战争死难者纪念碑下跪,震撼了世界各国。赢得了战胜国人民的谅解。勃兰特的下跪之所以震撼强烈,原因不仅仅他是德国的政府总理,而且因为他并不是纳粹罪恶的施虐者,反而是纳粹暴政的受害人。他从纳粹早期就流亡出国,被纳粹吊销护照,流亡北欧十三年。中国民主运动也应当有所担当,检讨中国政府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犯下的罪行,用真诚的态度向少数民族人民表达永远民主、平等、宽容的共处意愿。道歉也是对汉族人民的沙文主义、民粹主义最好的清醒剂。台湾在实现民选总统之后,选举上台的马英九政府对历史上的228事件作出了应有的道歉。对于缓和民间族群的对立和冲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多元才有利于民主和宽容。单一民族、单一国家、单一宗教(意识形态)的政治形态构想不是现代多元政治的先进思想。一旦专制转向了民主和宪政,我们就来共同建设一个全新的民主中国。化解仇怨,宽容共处,那将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繁荣自由和谐的大家庭。
我说的一个暂时免谈统独的时期是可能的。1945年纳粹专制政权倒台,盟军占领德国大部以后,就在西德地区实行了严格的新闻管制。直到联邦德国通过基本法并开始生效以后,才逐渐取消管制,恢复新闻自由。(详见拙著杂文集《莱茵河畔的沉思》第1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