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共武力犯台的幾點基本評估

2019年5月科隆中国民运大会资料之九

 

對中共武力犯台的幾點基本評估

 

 

 

早在李登輝總統的“特殊兩國論”提出之後,中共武力犯台之説甚囂塵上。細究下來,我們認為,“戰爭論”之風的刮起,反而是台灣要先於中共。“特殊兩國論”的第二天開始, 中共還來不及反應,台灣的一些媒體就吹起了 “戰爭”風,還把“戰爭論”反過來作為一個基本論點去反襯“特殊兩國論”的“錯誤”,并對“特殊兩國論”進行抨擊。對於台灣一些媒體的“敏感”,我們很難進行准確的評論,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台灣在其意識形態的層面中,確實有自己嚇自己的成份。兵書上説的好:“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戰”還没有來,台灣的“心防”就先亂了。這不能不説是台灣在對“戰’的防衛上一個很大的心理弱點。

 

固然戰爭風起源于中共被”特殊兩國論”所激怒,但和台灣自己嚇自己的心態也不無關系,台灣既然如此之怕,中共當然就不能讓台灣不怕了。所以“戰爭”的大戲便煞有介事地演起來,一下子攪得周天寒徹,把台、美、中乃至國際的各種互動關系都一起裹了進來。但是,中共真的會對台動武嗎?

 

“戰争”的必然性與“戰争”的不可能性

 

對這個問題,我們覺得,要把戰略和戰術兩個層次分開來看,才可以剖析清楚。

 

從戰略上講,自從有了 “兩岸關系”以來,台灣和中共在政治上始終找不到交集點。在美國,從政治家到兩岸關系專家,都莫不贊成兩岸對話,他們認為,只要對話,總有一天可以找到“交集”的辦法。但在這里要説的是,雖然我們并不反對“對話”,但我們百分之百能够肯定,兩岸要想通過“對話”達成政治上的“交集”是一件完全辦不到的事。對於“對話”,我們只能當做一種策略加以運用,不可過於執着。原因在哪兒呢?對中共來説,“兩岸問題”的關鍵在於從最根本的起源起,就和中國古老的、傳統的而且極頑固的政治中最核心的理念--“天下爲私”。“天下爲私”可分為“大私”和“小私”,大“私”如主權、國家、政權等;小“私”就是領袖的心理、素質,如他們“皇帝欲”等,無論從哪個層次上,中共都不能允許一個“中華民國”的存在。而對台灣來説,“中華民國”的存在與否,這不僅是關系到台灣人民的生存、也關系到中國的政治能否突破傳統的束縛、向民主制度提升的大事。這是兩種針鋒相對、無法調合的矛盾,在它們相遇的過程中,“對話”只是一個必經的程序罷了。“對話”是什麽? 對中共來説,“對話”就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等“對話”的程序走完之後,“和平統一”就會向“戰爭統一”轉化。由是可知,兩岸問題既然不能通過“對話”(“和平統一”)的方式解决,“戰爭”就是必然的。因此,我們認為,中(共)、台之間,只要共產極權存在,最終還是難免一戰。而現在之所以戰事還未爆發,只是“對話”的程序雖然曲折反復,但還尚未走完而已。

 

這是從戰略上看,但從戰術上看呢?問題却要復雜的多。在戰術階段,戰爭却又是能够避免的,具有不可能性。

 

正因為這樣,台灣“避免” 了毛澤東時期中共可能挑起的戰爭,“避免”了鄧小平,江澤民1,胡錦濤時期可能挑起的戰爭,在一種和平的環境中,讓“中華民國”安然無恙地渡過了七十個年頭。那麽,現在具體地説在“特殊兩國論”提出之後的當前的這個戰術階段中?台灣是否可以“避免”戰爭或必然要面對戰爭呢?

 

對此,我們認爲最主要的着眼點應從中共的“實力”進行考察,在這里我們提出三個“假如”,這三個“假如”如果中共没有把握,那戰爭便可避免;但如果中共有了把握,戰爭就一定會爆發。

 

第一,假如中共不能打贏這場戰爭?那中共自己也明白,它將會輸得很慘。不僅它因此永遠失去了 “統一”台灣的機會,而且其敗績更會引起大陸的政治震蕩,政權將不穩,領袖自己也要垮台。

 

可是中共是否有打贏這場仗的百分百的把握呢?很顯然的,它還没有。中共對“戰爭”勝負的考量有如下幾點:A,這到底是一場“中國内部”的戰爭即中共和台灣的戰爭?還是一場國際性的戰爭?B、如果僅只是一場“中國内部”的戰爭,它相信它有勝算。C、但如果這是一場國際性的戰爭,那中共就必須考慮會有哪些國家卷入這場戰爭、卷人的深度以及雙方軍力的對比和勝算的程度。D、中共目前最注意的國家,自然首推爲美國,其次則是日本。如果美、日一旦介入,西方强國以及周邊鄰國會取何種態度,也成了中共考量的焦點。不過在這種多邊範圍的思考中,中共最注意的、同時也最急於解决的,還是和美國的關系問題。

 

中共對美國的目標是:A、讓美國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將兩岸關系當成一件“外國不得插手”的“中國”的“内部事務”;B、并在此基礎上廢棄《台灣關系法》,斷絶對台灣所有軍事上的援助(當然中共現在的目標只在於讓美國减少對台灣軍事上的援助);C、而一旦發生戰爭時,美國不予介入,只要美國不介入,日本以及西方各國、周邊鄰國也就都不會介入,届時,中共就可以對台灣為所欲為了 。但是只要中共認為在對待美國的目標尚未達成之前,那麽,中共就不會也不敢貿然對臺貿然發動戰爭。

假如中共打下台灣以後,又不能有效地控制台灣怎麼辦?大家都知道“治”比“戰”是一件更困難的事情。戰爭給台灣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和仇恨,_是一顆投向中共懷中的定時炸彈。如果處理不好,還會拖垮中共自己。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中共比較好的策略是在戰爭之前,就對台灣人民進行有效的分化,建立起足够的“統派”力量,打下堅實的“統一戰綫”的政治基礎,進而使各種社會矛盾在“愛國主義”的幌子下得以化解。而對台灣人民進行分化,這是中共是自兩岸關系出現以後就一直在做的事,多年來,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共也確實有些收獲,但總的來説,情形還是非常不樂觀的。台灣的民意不僅不在中共一邊,相反,隨着中共對台策略的開展,台灣民意是越來越看清了中共的司馬昭之心,故會越來越與中共疏遠。所以,戰後中共如想在台灣民意中站住脚,是一件非常困難而且幾乎不能想象的事。

 

假如中(共)、台開戰,它會對改革開放和大陸經濟發展帶來什麽樣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會造成大陸東南部經濟以及社會秩序的嚴重的破壞,進而阻礙了整個改革開放的進程,那麽,接踵而來的便會引發潛藏已久的各種社會矛盾的尖鋭化、表面化,其衝擊力,甚至會給中共政權本身造成嚴重的威脅。對中共來講,台灣問題固然重要,但其政權的存在與鞏固,則是比台灣問題更重要的頭等大事。鑒於上述各種理由,我們認為,至少在中共决策層中,還不認爲現在就是對台進行戰爭的成熟時機。中共對台戰爭的基本出發點是要打一場有把握之仗,能把各種因素縮减爲最輕,而不是意氣用事,孤注一擲,仗打完了,自己的政權也打垮了。

 

綜上所述,可以認定,十年之内,兩岸關系仍處於和平的安全期,總的形勢尚不會對台灣的安全帶來過多、過大的危險。當然,我們這樣估計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台灣的大陸策略仍不能逾越中共的底綫,即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如果台灣的大陸政策運作的結果,最後除了法理台獨、已經找不到另外一種合適的解釋。如果是這樣,就會鼓勵中共的非理性,即便戰爭的“時機”不成熟,中共也會不惜一切對台宣戰的。

 

中共對“打”與“不打”的矛盾與困惑

 

那麽,中共目前對台軍事行動的策略内涵是什麽?是真打?是假打?還是真真假假、虚實相間?

有的學者認為,中共目前的軍事行動目的就是要發動戰爭;又有的學者認為,中共目前的軍事行動目的只是虚張聲勢,在於“恫嚇”。我們認為,這兩種判斷都是不完全的。中共目前對台的軍事行動并不是“虚張聲勢”,而是“真”的在爲“打”進行准備;但同樣反過來,中共目前對台的軍事行動,又不是全在於要發動戰爭,而是在發動戰爭之中,夾雜着更多“恫嚇”的成份。這話怎麽説呢?這就是説,中共正處在一種舉棋未定的階段。一方面有“真打”的准備;一方面又對“真打”没有下最後的决策。不過,從整個發展軌迹來看,中共在“打”與“不打”之間,正慢慢地向“不打”轉化,也就是説,“特殊兩國論”提出之初,中共打的意願相當強烈;但隨着台、美、中三角關系的互動,“打”的思維呈現出一種遞减的方式; 中共决策層整個的思維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即“特殊兩國論”提出之初,他們都處在一種失去冷静的衝動之中;但一旦要“拍板” “打”的時候,各種因素又牽制着他們的思維;而爲了要擺脱這些牽制,决策層以“打”爲中心,展開了各個方面的包括外交方面的運作;而運作的結果,中共有“滿意”之處,亦有“不滿意”之處。“滿意”的使中共消氣,“不滿意”的則增加了中共對“打”的負面影響的考慮,所以“滿意”與“不滿意”,都在促使着中共“不打”。對“滿意”與“不滿意”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特殊兩國論”後,中共對美國的互動運作,一方面得到了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承諾,這一點,使中共感到“滿意”,“滿意”之余,使中共得以判斷,“特殊兩國論”并不會在國際上造成很大的影響,這使中共想“打”的願意就减少了一分;而美國的對兩岸分歧必需通過“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則又使中共“不滿意”,但這個“不滿意’却又在短期内突破不了,這又讓他們感到,如果真要“打”,美國有極大的“介入”的可能性。所以,“不滿意”又造成了中共需要正視“打”的後果,同樣也使中共“打”的意願减少了一分。正由於這樣,各種因素互動的結果,中共决策層已經不怎麽想“打” 了。 」

 

那麽,中共既然“打”之不成,它在“特殊兩國論”之後一系列的軍事行動及其策略内涵又在何處呢?當然就只剩下“恫嚇” 了,即:(一)對台灣來説,是要通過軍事“恫嚇”手段,迫使台灣承認一個中國 ;(二)對美國和國際來説,則是使之看到戰爭對國際的和平穩定以及政治格局的重大變化所造成的破壞,進而取得美國及國際的某些讓步。  我們認為,中共通過其“戰爭”威脅的手段的測試,已經得到如下答案:

(一) 對台灣,中共一無所獲;

(二) 對美國,中共得失參半。即一方面中共得到了美國對“一個中國”的再度承諾;另一方面,美國的“和平解决論”,却又成了中共不能肆無忌憚地發動戰爭的最大障礙;

(三) 至於國際,我們想中共是滿意的。聯合國現在已成了中共的掌上玩物,世界各國也畏中共如虎,不敢申張正義和公理,中共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中共迫使台灣收回“特殊兩國論”的策略方式

 

那麽,除了 “戰爭”,中共還會有什麽其它的招數呢?我們認為,最可能的方式是中共會用“軍事威脅”加“超限戰”的部分内容,將目標對准台灣的經濟以及治安的問題不斷地以各種靈活多樣的手段對台灣施壓。

這些手段是:

(一) 制造戰爭的輿論,使台灣的心理長期處於一種“臨戰”的緊張和不安狀態之中;

(二) 隨時搞一些兵員的虚假的調動和針對台灣的軍事演習,更甚者,亦可能搞海、空的軍事封鎖,借“特殊兩國論”制造海峽的緊張氣氛,進而破壞台灣經濟發展的周邊的大環境;

(三) 吸收台灣幫派或直接以建立地下黨、發展間諜、成立地下武裝等非法方式,搞亂台灣的治安;

(四) 在台灣内部建立親中共的政治勢力并逐步發展到合法化、明朗化、公開化,以推展統一戰綫;

(五) 制造或放任在台灣海峽的犯罪行為,如偷渡、走私、販毒、僞幣、漁事糾紛等,利用“民間”事端有意使海峽秩序陷於混亂。

 

中共這樣做,是有其好處的:(1)避開了 “戰爭”,也就避開了美國所設的“和平解决”的防綫,這之中除了海、空封鎖可以引起美國及國際的關注外,其它各項,均可以躲開美國和國際“監督”的視綫;(2 )中共還能够把出現在台灣内部的種種亂象,嫁禍到台灣政府頭上,弄得政府焦頭爛額,疲於奔命,使得民衆逐步喪失對政府執政能力的信心。在長期的“永無寧日”中,中共將利用此類策略一點一點地損耗台灣經濟的内蘊力以及政府的公權力,直到釀成“内亂”,以台灣的“内亂”來爲中共干預尋找借口和機會。

 

我們認為,這種不是“戰爭”的“戰爭”,才是中共對付台灣最好的、恐怕也是最厲害的一招,在“戰爭”不可爲的情况下,這,也許是中共必然會想起、也必然會采用的一種策略。對此,台灣應事預機先,未雨綢繆,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對應之策來粉碎中共的陰謀。